艾滋病

[[红丝带]]代表着[[HIV]]感染者和与艾滋病患者共同生活的人的团结一致。<ref>{{cite web|url=http://www.who.int/life-course/news/events/world-aids-day/en/|title=World AIDS Day|publishe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ccessdate=2015-06-16|archive-date=2015-07-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17223518/http://www.who.int/life-course/news/events/world-aids-day/en/|dead-url=no}}</ref> | taiwan =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 | cantonese = | malaysia = 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爱滋病) | singapore = 爱之病 | hongkong = 後天免疫力缺乏症(愛滋病) }} | taiwan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 | hongkong = 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愛滋病病毒) | malaysia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other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世卫组织译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称艾滋病(){{NoteTag|在中国大陆,《量和单位国家标准GB3100~3102—93》中审定废止“爱-{}-滋病”这一寫法,改為“艾-{}-滋病”。香港、澳門及台灣、馬來西亞則使用“愛-{}-滋病”。新加坡則使用“爱-{}-之病”。}},ICD-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是一种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造成的疾病。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就会终生携带,但通过妥善治疗,艾滋病毒可得到控制。

HIV以人体的免疫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在没有任何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将逐渐被HIV摧毁,直至丧失几乎所有免疫能力。

临床上一般将艾滋病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症状期,以及典型AIDS发病期。在HIV的急性感染期,大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HIV急性感染阶段后,艾滋病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感染者仍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长度介于数月到20年之间。根据统计,艾滋病潜伏期的平均长度大约是10年。最后,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几乎被HIV摧毁。艾滋病进入症状期会几乎失去所有免疫力的患者将很快死于感染或恶性肿瘤。一般将病程处于急性感染期与潜伏期的感染者称为“HIV携带者”,而将进入症状期(发病期)的感染者称为“艾滋病人”。

HIV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为攻击目标。在急性感染阶段,HIV通过与组成的复合体侵入CD4+ T细胞,导致CD4+ T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侦测到HIV存在的免疫系统很快会作出反应,杀死大部分的HIV,令CD4+ T细胞的数量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但HIV病毒通过高频率的突变,最后能逃过免疫系统的追捕,转为潜伏状态。在HIV处于潜伏状态的潜伏期,CD4+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最后,当CD4+ T细胞数量下降到极低水平、HIV病毒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艾滋病也随之进入症状期。没有CD4+ T细胞辅助的后天免疫系统几乎失灵,免疫系统将难以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以及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患者很快就会死于感染或恶性肿瘤。

引发艾滋病的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暴露在空气中之后会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之内全部死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一些体液,如唾液、汗液和泪液,不会传播HIV。

20世纪初期至中期,在非洲中西部,HIV由其他灵长类动物传给人类。1981年,美国确认了首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传染病,其流行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不乐观。至今艾滋病的传播仍未受到有效控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84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2021年度新增感染者约150万人、死亡约65万人,其中,有约2,060万名HIV感染者生活在东部南部非洲。自艾滋病毒流行以来,已有约8,42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约4,01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艾滋病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以及以及许多歧视的根源,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艾滋病也有很大的。 人们对艾滋病有很多,例如认为它可以通过偶然的非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已经成为许多涉及宗教的争议的对象,包括天主教会不支持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立场。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它已经吸引了国际医学和政治上的关注,以及大规模的资金。

目前,随着抗艾滋病药物的发展,在得到妥善治疗的前提下,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生存期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目前的治疗方案能将艾滋病毒的数量控制在很低水平。根据估计,如果一个20岁的青年人在1996年患上艾滋病,他只能活到大约39岁。如果一个同样的20岁青年在2011年患上艾滋病,他可以活到大约70岁。 维基百科提供
Showing 1 - 3 results of 3 for search 'AIDS ..', 查询时间: 0.01s Refine Results
  1. 1

    Aids: petunjuk pencegahan bergambar.-- ed.2 AIDS ..

    出版 1993
    图书
  2. 2

    Petunjuk penting aids.-- ed.3 PETUNJUK PENTING AIDS

    出版 1996
    图书
  3. 3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Islam.-- ed.2 DOI, Abdurrahman I.

    出版 1992
    图书